中原邈邈路何长,文物衣冠天一方。
独有孤臣挥血泪,更无奇杰叫天阊。
关河夜月冰霜重,宫殿春风草木荒。
犹耿孤忠思报主,插天剑气夜光芒。
夜思中原。宋代。刘过。 中原邈邈路何长,文物衣冠天一方。独有孤臣挥血泪,更无奇杰叫天阊。关河夜月冰霜重,宫殿春风草木荒。犹耿孤忠思报主,插天剑气夜光芒。
中原邈远呵,道路多么漫长!大宋的宝贵文物衣冠已被敌人劫掠到北方。
独有我这样的孤臣挥拭血泪,更无奇人豪杰叩击宫门大声叫嚷。
中原的山河冷月映照浓重冰霜,汴京故宫春风吹拂着野草桔树满眼荒凉。
而我依然怀着一腔孤忠日夜想着报效君皇,就像那冲天剑气夜夜放射出夺目的光芒!
该诗写作者思念中原、忠心报国的感情思想,诗的题目即为全篇主旨。
邈邈:遥远。
文物:礼乐、典章制度统称。
衣冠:指士绅、世家大族。
天阊:天门,传说中的天门,亦指皇宫的正门。
耿:忠诚。
参考资料:
1、傅德岷,李元强,卢晋编著.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 宋诗名篇赏析.成都:巴蜀书社, 2012.02 :302-303
2、徐潜编.崇高的价值历代经典励志诗词.北京: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,2014:203页
3、陶文鹏主编.宋诗精华.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.01
1126 年宋朝遭受“靖康”之耻。从孝宗与金人签订丧权辱国的“隆兴和议”之后,长期对金邦屈服,君臣上下,忍辱偷生,逍遥岁月,激起了一些有为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,先后出现不少爱国诗人、词人,利用诗词抒发他们的忠愤。这首《夜思中原》写得沉郁悲壮,最为感人。到作者写此诗时,“隆兴和议”至少已经持续六十多年。
参考资料:
1、傅德岷,李元强,卢晋编著.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 宋诗名篇赏析.成都:巴蜀书社, 2012.02 :302-303
2、缪钺撰.宋词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 , 2002:1168-1170页
诗的起首两句紧扣题目中的“思”字,把笔势展开: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对中原、汴京的怀念:中原邈远,道路绵长;礼乐典制、世家大族所聚的汴京,天各一方。这两句为下边的抒写拓广了领域。所谓“路何长”,是一种委婉的说法,实际上从南宋的都城临安(杭州)到淮河南岸重镇淮阴,不过千里路程;从淮阴渡淮河,进入中原,可以朝发夕至;如从荆州、襄阳一带北上中原,轻骑兼日可达。作者在他的《西吴曲·忆襄阳》一首词里说过:“乾坤谁望?六百里路中原,空老英雄,肠断剑锋冷。”可见“文物衣冠天一方”的距离,不是空间辽远所造成,而是人为的政治因素所造成。从隆兴议和之后,宋廷畏金如虎,“恪守”协议,即使近在咫尺之地,也不敢轻越雷池一步,至于恢复中原,更非所想,年复一年,而形势如故,志士怎能不为之凄然伤怀!
颔联转到了自己方面,追想当年曾为国家挥洒过血泪。这里指他早年向朝廷上书陈述恢复方略而言。他的孤忠并没有受到赏识,他的才略没有得到施展,空落得四处流浪。他在《念奴娇·留别辛稼轩》中说:“不是奏赋明光,上书北阙,无惊人之语。我自匆忙天未许,赢得衣裾尘土。”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的哀怨情绪,这几句词语,也正是“独有孤臣挥血泪”诗句的言外之意,弦外之音。下句慨叹当时没有奇杰的人物象他那样上书朝廷,力陈恢复大计。天阊,即天门,出自《离骚》:“吾令帝阍开关兮,倚阊阖而望予”,这里指朝廷。这一联诗句反映了当时朝政萎弱不振,同时,也反映了他对朝廷仍抱有幻想,认为多几个奇杰人物把天门叫开,据理力争,就会震动“宸衷”,幡然醒悟,使国家兴复。是不是可能呢?在隆兴议和之后,最早叫天门的奇杰人物是辛稼轩,他曾向孝宗皇帝上《美芹十论》,全面论述兴复方略,洋洋洒洒达数万言,结果呢,只不过叫他当个小小的朝官司农寺主簿,一个很有军事韬略的人物,却分配去管理农业生产。孝宗末年又一个叫天门的人物是陈亮,曾向孝宗连上三书,力倡恢复,不仅没有受到重视,反而激怒了一批官僚,交相攻击,斥之为“狂怪之士”。事实证明,隆兴和议之后,宋廷君臣已被吓破了胆,根本不会振作起来,不管有多少奇杰人物齐集天门叫喊也是枉然。我们不能要求诗人对宋廷的腐朽虚弱本质有全面的认识,他的爱国精神毕竟是可贵的,这一联诗句感情激越,忠愤之气溢于言外,有振聋发聩之力。
颈联宕开一笔,思绪集中到边疆,集中到汴京方面。“冰霜重”是说天气严寒,这只是表面意思,它的真正内涵是说宋军无力闯过边关,挺进中原,使得恢复汴京渺茫无期。“宫殿”承首联次句。春风吹来,本是草木争荣的时候,而汴京的帝王宫殿因为处在金人的统治之下,在春天里却是一片荒凉景象。那么,广大人民呢?其生活状况是可想而知的了。陆游在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里说:“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”,表达了金统治之下的广大人民深盼南师的情意。这个意思在此联里也可体会得到。在艺术上对仗精切,而气韵流动,饶有唐人风味。
尾联再转到自己方面。上句承第三句,表明过去挥洒过血泪,现在报主之志仍然未衰。下句用的是龙泉剑的典故。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五,诚信高洁之剑。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。后被沉埋于丰城监狱下的地层中。《晋书·张华传》:“吴之未灭也,斗牛之间常有紫外紫气。及吴平之后,紫气愈明。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,乃要焕宿,因登楼仰观。华曰:‘是何祥也?’焕曰:‘宝剑之精,上彻于大耳。’华曰:‘在何郡’?焕曰:‘在豫章丰城。’华即补焕为丰城令。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,中有双剑,并刻题,一曰龙泉,一曰太阿。焕遣使送一剑与华,留一自佩。”这里诗人用来自比,虽被沉埋而精光不灭,仍然可以上插于天。这是壮语,也是真情语,他早在《下第》诗中就有“振海潮声春汹涌,插天剑气夜峥嵘”之句,这里再次用这个典故,表现出诗人的坚强性格,它的思想感情的基础是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和热爱,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“报主”“忠君”的形式表现出来,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。这是不应以其人的事业成败,或是否有实际行动来论的。
七律难在发端和结句,发端要放得开,要气象宏远;结语要收得住,要辞尽而意不尽。这首诗以悲语起,先把视线伸到中原,伸到汴京,颔联倒插,追忆当年挥洒血泪,颈联再推拓开去,把视线伸到边疆,再伸到汴京,最后以壮语作结,全诗开阖变化神完气足,过接自然,在七言律诗中是一首形式完美、情感动人的佳作。
刘过(1154~1206)南宋文学家,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。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长于庐陵(今江西吉安),去世于江苏昆山,今其墓尚在。四次应举不中,流落江湖间,布衣终身。曾为陆游、辛弃疾所赏,亦与陈亮、岳珂友善。词风与辛弃疾相近,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,与刘克庄、刘辰翁享有“辛派三刘”之誉,又与刘仙伦合称为“庐陵二布衣”。有《龙洲集》、《龙洲词》。 ...
刘过。 刘过(1154~1206)南宋文学家,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。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长于庐陵(今江西吉安),去世于江苏昆山,今其墓尚在。四次应举不中,流落江湖间,布衣终身。曾为陆游、辛弃疾所赏,亦与陈亮、岳珂友善。词风与辛弃疾相近,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,与刘克庄、刘辰翁享有“辛派三刘”之誉,又与刘仙伦合称为“庐陵二布衣”。有《龙洲集》、《龙洲词》。
甲午夏末游青海甘肃十二首 其十一。。程滨。 开岩藏古佛,劈石试新硎。神迹传千载,天池泻一泓。乱山深处宿,一鸟唤时醒。不见当年雪,黑发向天青。
拟高青邱梅花诗九首 其八。清代。陈世济。 韶光庾岭转青阳,忽讶君来共此乡。看到瑶华须发冷,吟残玉屑齿牙香。雨中春树谁先发,雪后园林独未荒。听得漏声花外尽,一帘清影正飞霜。
广陵欧阳永叔赠寒林石砚屏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磷磷石岸上,浓淡树林分。隔水见寒岛,暗枝藏宿云。贤哉吾益友,持以赠离群。琥珀不须问,中心多化蚊。
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二。明代。蓝仁。 城隅官阁下临河,监税閒来载酒过。两岸蝉声喧湿翠,一天鹭影落晴波。凭栏自有幽人乐,趋市能无估客歌。三载政成心似水,柏台还说荐书多。
重登鼓山绝顶。。屠侨。 春山有约客重来,云尽高峰面面开。灵洞近窥三岛路,碧霄平筑列仙台。风烟傲睨人千古,天地苍茫海一杯。乐事可堪追往事,斯文残刻扫莓苔。
观小儿瓮戏。宋代。李流谦。 五岁小儿初学涉,绝艺亦知天所赋。想见九牛可倒曳,已堪赤手擒猛虎。向来瓮戏真伟观,傥非目击嗤浪语。器小犹须百斤重,兵以壮夫端恐仆。笑谈牛取两足上,电转风旋疾如许。便令百试百不失,父兄从傍亦矜诩。市人骇叹俱失声,我自平生未曾睹。武阳盛气盖全燕,寄区狡谋踣二虏。论年固已一倍长,此儿谁肯哙等伍。虎变鹰扬看异时,经营一饱常细事。世人禀赋有特异,常理未可求其故。相秦童子才毁齿,说项郎君方断乳。拜归怀中笑橘堕,群戏道傍知李苦。登门已解叙通家,对客颇能嗔字父。劾鼠狱词老吏服,汗简清规乃翁沮。卓识有此更惊人,彼以力称吾未与。行行三十成何事,但耗太仓如雀鼠。怃然自笔仍自怜,强说功名在迟暮。人言速成当不久,如我定应千万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