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王桂阳

赠王桂阳朗读

松生数寸时,遂为草所没。

未见笼云心,谁知负霜骨。

弱干可摧残,纤茎易陵忽。

何当数千尺,为君覆明月。

译文

一棵幼松刚刚出土,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。

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,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。

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,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。

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,为你御寒遮暑。

注译

这两句是说松树虽是大材,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,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。

笼云心:指高远的志向。

负霜骨:指坚贞的品质。

弱干: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。

陵忽:欺陵、忽视,也即是摧残的意思。

何当:何日。

覆明月:与前面“笼云”意思相似。笼云、覆月,都是指建大功立大业、能“遮无盖地”的意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赵沛霖著.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: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7年07月第1版:第435页

2、美文,逸才主编.古诗源 白话乐府卷:哈尔滨出版社,1995.11:第533页

赠王桂阳创作背景

  王桂阳,疑即桂阳郡太守王嵘。吴均曾经一度依附于他,但未受器重,后来便离他而去。此诗可能是吴均自荐之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邬国平选注.汉魏六朝诗选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11月第1版:第516页

  诗人在这首诗里咏叹的是松树,但它不是纯粹的咏物诗,而是借咏物抒情咏怀,明写松树,暗喻人才,句句写松,却句句落实到人。诗的前四句指出,松树在幼小时,并没有很特别的地方,它和其他小树苗一样,常常淹没在杂草丛中,不为人们所注意。人们不知道它有远大的发展前景,也不了解它的笼罩云气的壮志和傲霜斗雪的风骨。这既是诗人的自喻和自况,表明自己像松树那样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贞的节操,是一个“好苗子”,但“为草所没”,未被发现和看重;同时也是要求当权者“慧眼识人”,要善于识别和发现人才。“弱干可摧残,纤茎易陵忽”两句,指出松树的成长有一个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的过程,特别在它幼小的时候,容易被摧残、被伤害,只有精心地培育它,爱护它、保护它,它才能茁壮成长,长成参天大树。这两句诗,有诗人寻求庇护的意图。诗人自荐多才,仕途不济,后因私撰《齐春秋》而遭受打击,长久失意,希望得到王桂阳的援助和保护。以上六句诗,深刻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,即不仅要善于识别和发现人才,还要注意培养和爱护人才,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,不然的话,人才是很容易被埋没、被损害的。诗的最后两句,诗人保证说:当幼松一旦长成数千尺的大树,一定不会辜负主人的知遇之恩,要建功立业,庇护众生,有所作为。

  此诗通篇采用比体,情意委婉,笔意含蓄,与当时南朝华靡艳丽的诗风相比,此诗显得清新挺拔,别具一格。从结构上看,全篇首尾呼应,章法整饰,一气贯注,中两联为对仗,已有一些唐人律诗的体貌。

吴均

吴均(469年-520年),字叔庠。南朝梁史学家,文学家,时官吴兴主簿。明人辑有《吴朝清集》。 ...

吴均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沟水通宫苑,泠泠去复回。

无人漏言语,红叶是良媒。

()

雪后登山落木繁,朱霞犹自出天根。奇峰断石频停马,绝壁枯枝乱挂猿。

桂树千秋怀旧国,浮云何处望中原。蓬莱东去未为远,吾欲簌风叩日门。

()
欧必元

江亭送客酒盈尊,江山秋风木叶翻。三百滩头看夜月,万重山色送啼猿。

求丹不问千年汞,作赋能销二女魂。花底青丝游骑遍,河阳栽后几株存。

()

历历尘沙貌,棱嶒怪尔殊。寒云缠毳服,猛气映虬须。

万里明王贡,群方混一图。追伤衰晋末,无力斩休屠。

()

水是尧时日夏时,衣冠又是汉官仪。登楼四望真吾土,不见黄龙上大旗。

()

西来赴调合关繻,黄绶风尘厌九衢。

祖席且同开口笑,公庭未免折腰趋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