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鹳雀楼

登鹳雀楼朗读

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

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
译文

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,远离尘世间。

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,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。

注释

唐代河中府名胜,因经常有鹳雀栖息,故得名,后被河水冲没。

迥临:高高的在上面。迥:常作远或独自的样子解释,此处应描写高远。

世尘:尘世。

平野:平坦开阔的原野。晁错《言兵事书》:平原广野,此车骑之地,步兵十不当一。

断山:陡峭的高山。杜甫《远游》:云长出断山。

  此诗只有二十个字,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,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。

 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。诗人站在鹳雀楼上,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,觉得自己高瞻远瞩,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。从艺术表现看,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,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,饶有意趣。从思想境界看,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、俊逸的情怀,志气凌云,而飘飘欲仙,大有出世之想。第二句一作“高谢世人间”,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。

 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。中条山脉西接华山。从鹳雀楼四望,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,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,流入断山,浩荡奔去。这概括的描写,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,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,目光远大,志向无羁。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,既以显出楼高望远,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。

  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“能状其景”(《梦溪笔谈》)。但景以情见,物由志显,能状壮阔山河,正因诗人胸怀高尚。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。由于时代、遭遇、处境的不同,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。王之涣是盛唐诗人,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。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(772)进士擢第后,仕途淹滞,有志不骋,也曾隐游,“拙昧难容世,贫闲别有情”(《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》)。他自视清高,志不苟俗,又不甘困顿,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。因而登临赋诗,抒怀励志,瞩目高远,激情迸发。从当时历史条件看,应当说,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。而这种励进的精神,在今天也是可取的。

畅当

畅当,生卒年不详,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,唐后期儒士。官宦世家,畅璀之子。 初以子弟被召从军,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。贞元初,为太常博士,终果州刺史。与弟诸皆有诗名。诗一卷。畅当父亲畅璀,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,唐代宗时,与裴冕、贾至、王延昌待制集贤院,终于户部尚书。 ...

畅当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道人一计了平生,肯笑寒儒不糁羹。若识先生晚食肉,万钱何处著膻腥。

()

兵余重见元宵,浅寒收雨东风起。城门傍晚,金吾传令,遍张灯市。

报道而今,依然放夜,纵人游戏。望愔愔巷陌,星毬散乱,经行处、无歌吹。

()

故向箕山访许由,林泉物外自清幽。松上挂瓢枝几变,
石间洗耳水空流。绿苔唯见遮三径,青史空传谢九州。
缅想古人增叹惜,飒然云树满岩秋。

()

朱戟成行马鬣前,垄头云气接朱仙。椒浆不是黄龙酒,滴到泉台也枉然。

()
项安世

未赴成都先梦到,才逢蜀客便心亲。

江陵一见蒲居士,似向严家访阿遵。

()

南浦蒹葭覆钓舟,草堂人去水空流。凄凉烟月沧洲晚,憔悴霜风玉树秋。

身世百年同逆旅,功名两字等浮沤。史臣异日书高洁,东汉严光是匹俦。

()